今天是38婦女節,古代女性的地位遠遠不及男性,20世紀初,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,婦女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,舉行街頭示威遊行,要求縮短工時、增加工資、獲得選舉權,從歷史背景中,可以看出當時的婦女為了爭取權益,付出了多大的努力。
塔羅牌中的女祭司也是一樣,有著女性被壓抑的故事背景。女祭司又稱為女教皇,為什麼會有這兩種稱號?祭司(Priest)與教皇(pope)有什麼不同?
Wiki是這樣寫的:
- 祭司(英語:Priest),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,如祭師、司鐸或神父等,是指在宗教活動或祭祀活動中,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,主持祭典,在祭壇上為共祭或主祭的神職人員。
- 教宗(拉丁語:Papa)或譯成教皇,羅馬主教,亦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,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。教宗被天主教會認為是耶穌在當今世界的代表,其主要任務即是領導耶穌建立的教會,並將信仰傳佈到世界各個角落。
在古代的教義裡,非常堅信教義的權威是專屬於男性的,女生是不能夠做教皇的,但有幾個傳說故事跟這一張女教皇/女祭司有關:
女教宗瓊安(Joan),相傳在位於公元853至855年的天主教女教宗,故事最早出現在13世紀的編年史,隨後傳遍歐洲。她是一個有才華的女人,在情人的指示下喬裝成男人。由於她能力很強,在教會內逐層晉升,最終被選為教宗。但有一天她在騎馬時,誕下一個孩子,從而顯示出她的性別。後來傳說是被憤怒的暴民打死,而她的繼任者則將她的事跡隱瞞。
另一個是曼福德修女(Sister Maifreda)的故事。當時有個教派,叫古列爾米(Gulielimite sect)教派,他們認為基督會在西元1300年的時候重返地球,化身成為一位女性的教皇,當然這種說法是不被允許的。因此當曼福德修女(Sister Maifreda)被認為是此人時,即被各種宗教團體視為異端後燒死。
不管名稱如何,這張牌顯示出當時女性在環境中的不被重視,導致牌義都有隱藏起智慧之意。
女祭司牌對應到的是月亮
女祭司隱而不顯的特質,跟占星學中的月亮,無意識的表現方式有關,月亮也代表情緒、安全感。從女祭司腳下的月亮,以及手中半隱藏的卷軸,就能夠發現其無意顯、不外顯的徵象。情緒會產生不同的生理、行為和認知變化,但這種生理、行為和認知,如果旁邊的人沒有發現(甚至有的人自己都沒覺察),就不知道現在的情緒是什麼樣的狀態。
因此跟月亮有關的特質就會是:
- 正面特徵:母性的、溫馨的、安全的、感性的、念舊的、記憶力佳的、傳統保守的、敏銳的
- 負面特徵:防衛的、情緒化的、記仇的、心胸狹隘的、害羞的、不穩定、敏感的
女祭司是塔羅牌裡的2號牌。女祭司有關的正、逆位牌義會是:
- 正位牌義:平穩智慧、內在智慧、情感壓抑、知性直覺、奧秘知識、旁觀靜默
- 逆位牌義:膚淺知識、潛在危機、欠缺研究、判斷錯誤、冷漠無知、失去平衡
以上特質與牌義摘自《塔羅星事》一書
女祭司與冥王之后-波瑟芬妮
在神話故事中,跟女祭司有關的神話故事是冥王之后-波瑟芬妮(Persephone)的故事,為什麼她會變成冥王的太太呢?這其實是有一段故事的。原因是冥王海帝斯(Hades)有一次來到地面上,看上了她,卻因為波瑟芬妮是大地女神迪米特(Demeter)的小孩,非常受到保護,於是只好跟宙斯夥同計畫,用強行佔有的方式,搶回冥界去。迪米特(Demeter)失去了女兒後,哭得呼天搶地的,導致萬物都凋零、大地乾涸,不得已宙斯只好找赫密士去跟冥王說,要波瑟芬妮再回到地面上,只是波瑟芬妮在冥界時,吃了一些石榴,只要吃了就要待在冥府裡,幸好波瑟芬妮沒有整顆吃光光,只吃了部份,因此有些時間能回到地面和母親在一起生活、某些時間就要回到冥府裡,過著壓抑的日子。
從女祭司牌的宗教傳說與神話故事中,我們都看到了女性在古代當時的不得已,有智慧與能力,或是情感表現都必須壓抑住,不能顯露出來,在國際婦女節這一天,我們是不是要更感謝歷史上的女性,為了平權而努力呢!